找到相关内容96篇,用时26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浅谈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散文

    第三关。” 二、开示佛教人生观、抒无量广大的慈悲胸襟,弘扬高尚的伦理道德和精进戒持的精神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僧。早在出家前就对书、画、戏剧、金石、音乐等下过很大的功夫,... 中国佛教文学的渊源流长,繁荣不衰是与佛教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宋、元、明各代的理学家们,如周、程、张、朱、陆、王诸大家,在青少年时期都有“出入佛老”的治学经历,他们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1175545.html
  • 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6)

    佛教人生观的一部分。),“人身难得”这个念头其实就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既然是精神,就可以像受蕴一样依照前面的方法进行分解,或者通过剖析因果的前后与同时来抉择为空性。当理论上可以证明它为空性的时候,就基本上...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个念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物质或者事物。前面也说过,佛教关于物质或者事物的定义是很广的,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概念不一样,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只要能对其他的事物构成影响,就都称为物质。 ...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心经|藏文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1311884187.html
  • 永明延寿与僧伽教育

    他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第二,佛教的教育包括了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两方面虽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但其中最根本的还是人生观。然而,人生观不仅仅是一些概念,它主要还是行为,是行动,是道德实践,所以作为指导者和教育者,以身作则便尤为重要。延寿日课一百零八事,自行化他,在佛教人生观教育的以身作则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重要启示。   第三,诸行无常,万法迁流。世出世间,法无定法。...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138955.html
  • 佛教美学:在反美学中建构美学

    (《无量寿经》)。  涅pán@①之美与净土之美,是佛教直接肯定的美,它是对世俗之美的否定。  3  佛教本无意建构什么美学,它很少正面阐述美学问题,然而,佛教经典在阐发其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本体...无边无际。这种对空间和时间之无限性的想象能力,可能是一般的作家艺术家所不及的。  佛教人生观从“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出发,揭示了“一切皆苦”的人生真谛,它传递给文学的,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美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5640704.html
  • 吐蕃佛教漫论

    rdquo;等。[11]寂护从巩固王权的社会需要出发,着重从佛教的伦理学认识论和人生观三方面弘扬佛教。   (1)寂护弘扬的佛教伦理学即“十善”,也就是业果决定论,即吐蕃社会的善与恶...rdquo;。可见,佛教的认识论是“六根”、“六境”、“六识”的“三位一体。”   (3)寂护所宣扬的人生观即...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2741683.html
  • 佛教的基本观点

    一见,一言不说就走了,三天三夜不吃饭,这两个僧人,从此再也不吵架了。 七、人生观 佛教人生观认为:①人人有佛性,无有差别,人人可以成佛。曾经,禅宗六祖慧能,去见五祖弘忍大师,大师问他干什么,他回答说...佛教的基本观点 释本性 一、教主: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2500年前出生于现今尼泊尔,与中国孔子同时期人。他诞生时,天地震动、百鸟朝鸣、九龙吐水、彩霞纷飞,一从母体落地便独自行走七步,步步脚底...

    释本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4850834.html
  • 台湾净土教法的发展

    和尚开示录》(南投县:台湾灵岩山寺)  1998.《清凉莲语》  1999.《灵岩甘露》第一集  2000.《灵岩甘露》第二集  2000.《往生有分》  2000.《佛教人生观》  2000.《佛教... 【中文关键词】持名念佛|一心不乱|居士佛教|净业三福|净念相继|往生净土   【中文摘要】光复后,大陆佛教逐渐涌进台湾,缁素大德先后来台弘法,缔造台湾佛教充沛发展,蓬勃脉动的新契机。净土法门在...

    林美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0253926.html
  • 佛学与人生修养

    智慧,他让我以人生问题为契入点,来展示佛教人生观,目的在于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为我们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物。我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创举,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只有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联姻,...年岁的人会这样说,“苦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有得到”的人生感叹。这是佛教所说的苦的人生观的最好例证。佛教关于人生是苦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佛教对苦的定义  ...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62554050.html
  • 关于《安般守意经》校释和今译的说明

    中的不净观。其在四谛中,属苦谛四行相之一,在三十七道品中属四念住的第一念住,同时又是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处等著名禅观的入门处,其核心思想,在令人厌恶人身,从根本上遏制情欲的发生,属于早期佛教人生观中...的赞叹:“善哉,子可谓为道矣!”前者是标准的不净观;后者属于数息观,也就是“安般守意”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所谓人生“微脆”。  这两种禅法在中国佛教中流通最早,被并称为“二甘露门”。不净观的一项主要功能...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5864734.html
  • 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对业力轮转的哲学慧解,而业力论的三世轮回、因果报应这一套人生观准则,又建立在缘起性空的哲学基础之上。换言之,这两者在理论上是“空有不二”,在实践上是“悲智双运”,在方法上则生发出佛教的中道智慧。牢牢地...构成佛教人生观和道德自律的基础。业,是有意志、意识的行为,此行为能够带来相应的后果。也就是说,众生善恶染净的行为,按照因果律而产生相应的果报。由此引出两对范畴:“正报”和“依报”,“别业”和“共业”。...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3082125.html